玻璃茶壺,以其通透的姿態,讓我們得以細賞茶湯的色彩變幻,觀看茶葉在水中輕盈舒展,這份視覺的愉悅,唯有玻璃方能實現。

然而,許多人可能對玻璃製品心存疑慮,擔心不慎打破,或覺得清洗不易。岩井設計師洞察了這份猶豫,因此催生出這款茶壺。他的目標是打造一款能完美駕馭日本茶與紅茶,冷熱皆宜,集多功能與實用性於一身的玻璃茶壺!

岩井設計師首要考量的,便是「稱手的形狀」。他希望茶壺不僅能方便取出茶葉,更能讓手輕鬆伸入,徹底洗淨壺身。

▲寬口徑設計,讓手能輕鬆伸入壺內清洗

玻璃器皿常給人一種脆弱的印象,清洗時擔心手滑摔破,總帶著一份小心翼翼。為了消除這層顧慮,這款茶壺特別採用筆直的設計,沒有任何立體突起,外型簡約大方,讓人使用起來更安心。

確定了茶壺的設計主軸後,接下來還有許多難題需要逐一克服,才能真正成就這項作品。

難題①:燈工玻璃的寬口堅持 

為了實現好用,又能搭配多種茶葉的寬闊壺口,茶壺必須走直線設計。然而,要製作這種設計,就必須仰賴擅長燈工玻璃的職人。 

因此,我們委託了新潟縣玻璃工坊 Craft U 的德間先生。由於這是岩井設計師第一次嘗試這類設計,如何在理想與製作現實之間取得平衡,成為一大挑戰。

▲即使相隔兩地,德間先生仍多次透過傳真,仔細說明製作細節

每當岩井設計師造訪新潟的工廠,總會提出各種問題與要求。即便如此,德間先生依然在現場親自操作示範,耐心解釋燈工玻璃和耐熱玻璃的特性。

「真的只能說感謝和超級感謝!」對於德間先生的耐心和用心,岩井設計師多次表達了深切感激。

▲職人憑藉獨有的手感,精準操控專用火槍的火焰大小與溫度
▲壺嘴的安裝位置、角度、長度,以及傾倒時的平衡,都經過反覆細膩的微調

在學習了燈工玻璃的限制與可能後,經過反覆的設計修改,最終完成了這款茶壺的重點——「寬口徑設計」。

這次我們有幸貼身採訪,親眼見證了玻璃管在職人手中,一步步蛻變成精美茶壺的過程。切割、彎曲,所有製作程序都使用專用火槍,完全依靠職人獨有的手感來調整溫度和火焰大小。在用火槍熔化寬口壺身的同時,還需在高溫與時間的搏鬥中,憑藉經驗做出形狀一致的壺嘴。

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挑戰,然而職人們卻以理所當然的姿態,精準而迅速地完成一件件茶壺。那份爐火純青的技藝,令人看得目不轉睛,讚嘆不已。

難題②:壺蓋的完美契合

壺身好不容易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,卻又在壺蓋上碰到了新的難題。

如果繼續使用燈工玻璃技術,便無法做出能搭配我們堅持的「寬口徑」壺蓋。

於是,團隊開始尋找能製作壺蓋的廠商。一開始還擔心是否有人願意承接這種只做蓋子的委託,抱著孤注一擲的心情詢問了擅長模具吹製的小泉玻璃製作所,結果得到了「試試看吧」這樣令人振奮的答覆。

「模具吹製」是指將玻璃吹入模具中塑型製作。在這個階段,團隊也必須深入學習製作知識,並反覆試驗設計。

▲模具吹製受吹氣的氣息、溫度、時間等因素影響,要做出小巧精細的形狀,是一項極其困難的技術

作為設計核心的壺蓋把手,團隊多次與職人討論調整,力求設計與壺身平衡,並能透過模具吹製技術實現。

▲經過多次試作調整後,壺蓋終於完美成型

難題③:濾網的巧思與功能

經過反覆嘗試,壺身和壺蓋都已臻完美,正要鬆口氣——卻又發現了新的挑戰:

我們必須做出既不破壞玻璃美感,又能充分發揮濾網功能的產品。最終,團隊找到了螺旋狀濾網,但其粗細、捲繞大小仍需經過來回測試,以滿足「茶葉是否能順暢濾過、濾網是否容易安裝」等各種條件。

最終完成的濾網,能以恰到好處的力道安裝,希望大家在使用時,細心感受設計團隊的用心!

最終難題:追求盡善盡美

配合規格品尺寸,茶壺的提把大多設計為9寸,但這款茶壺提把的尺寸則是需要特別訂製的8.5寸。為了與茶壺成品完美契合,岩井設計師無論如何都堅持這0.5寸的差異。(外行人如我,幾乎感受不出差別!)

岩井設計師向我說道:「這款茶壺經過這麼多次的測試才完成到這個地步,所以我想調整到最後一刻,力求盡善盡美。」語氣中充滿了對一路克服重重難關的感激之情。

實際比較看看,如果將9寸提把安裝上去,感覺會有些頭重腳輕。而8.5寸的提把則與茶壺完美契合,渾然天成。

所有零件雖然來自不同地方製作,但當它們最終合而為一時,卻能創造出如此優美的姿態,彷彿職人們的心意也合而為一了。

這是一款多功能又好用的玻璃茶壺,請務必將它帶回家,享受每天的茶點時光吧!

<介紹商品>

耐熱玻璃多用茶壺